因為我的兩個好朋友看完<海角七號>後,沒什麼感覺,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那麼喜歡這部電影。這促成我靜下來好好思考我喜歡的原因。我的朋友也非常努力「檢討」自己不被感動的原因。哈哈!這是一個多元的世界,不同的意見更能激發我去思考,進而更了解我自己。
謝謝那些意見想法和我不同的人。
以下是我和朋友在 Skype ,討論<海角七號>的對話。
每個人都不同,有不同的成長環境,個性,所以一幅畫,一部電影,一本小說,都能產生千百種迴響。
我這位朋友從小生長在台北,來自家境富裕,和樂的環境。開朗又活潑。雖然,也常到台灣其他地方旅行,但因為時間很短,很難體會城鄉差距而形成的多元文化,也很難了解鄉下在地文化的苦悶和堅韌活潑。
有些台灣人對美國的了解比台灣多。(這是我個人的感觸,不太清楚我朋友是不是這樣。)
我成長於高雄。小時候,只要一回屏東三地門的阿公阿媽家,就不想回都市。從小就愛鄉下空曠純樸的環境。表兄弟,表姐妹是很道地的鄉下人,在鄉下受教育,台語嚇嚇叫,皮膚黝黑。因為鄉下資源少,社會一般看不起鄉下傳統文化,再加上政府長期忽略南部的發展,所以紛紛離開出生地來到大都市工作。但其實很難成功,無法和都市人競爭。
不過,現在比較好了,大家越來越重視在地文化,鄉下長大的人學會找出自己家鄉的特點,懂得珍惜。
朋友問: Nancy 有說為什麼沒什麼沒感覺嗎?
[上午 09:47:57] 我 說 : 她說, 想了好久原因: 一. 她覺得日文部份, 她來不及看字幕, 所以融不進故事 二. 導演想講的太多了, 她覺得很亂 三. 她找不到感動她的部份
[上午 09:48:50] 朋友 說 : 我覺得劇情沒有很完整
[上午 09:49:09] 朋友 說 : 我也找不到感動的地方
[上午 09:49:25] 我 說 : 我是哭著出電影院的
[上午 09:51:03] 朋友 說 : 哪裡讓你感動
[上午 09:51:12] 朋友 說 : 我太冷血了
[上午 09:53:43] 我 說 : 我覺得, 電影講到的:追夢的人(尤其是藝術工作者)所遇到的挫折, 和看不到未來的恐懼,憤怒, 在回到家鄉後,又出現出路的轉折, 讓我很心疼, 也為他感到高興
[上午 09:55:28] 我 說 : 還有, 大家一股腦的往大都市擠, 完全忘記了家鄉的好, 和温柔
[上午 09:56:17] 我 說 : 外地文化對當地純樸文化的侵蝕, 都讓我很難過
[上午 10:00:04] 我說 : 鄉下在地文化, 即使遇到不公平的外來干擾, 但它依然堅韌, 依然可愛活潑, 甚至成為失敗者温暖的避難所, 安慰了失敗者, 將他從自暴自棄中再拉起來.
[上午 10:00:36] 我 說 : 我覺得不是冷血也
[上午 10:01:33] 朋友 說 : 可能我一開始就覺得那位藝術家沒有很堅持他的夢想
[上午 10:01:52] 我 說 : 而是人生經歷不一樣, 妳也許還沒經歷過大挫折, 大失敗, 所以感受不到男女主角的徬徨
[上午 10:02:33] 朋友 說 : 那位老阿公比較堅持
[上午 10:02:50] 我說 : 戲後面有提到, 他是在台北奮鬥了15 年, 最後才放棄回家鄉的
[上午 10:03:23] 我 說 : 男主角的狀況很像我二表哥, 所以我很有感覺
[上午 10:03:43] 朋友 說 : 他也是玩音樂的嗎
[上午 10:05:14] 我 說 : 不是也, 當年是因為在屏東鄉下種田, 但都被中盤商剝削, 辛苦換不到温飽, 所以上台北開計程車
[上午 10:06:48] 我 說 : 後來, 在板橋買了房子, 但是經濟不景氣, 坐計程車的人越來越少, 賺不到錢, 付不出房貸, 又回到鄉下種田
[上午 10:10:26] 朋友說 : 後來男主角跟女主角有點莫名其妙
[上午 10:10:59] 我 說 : Nancy 有說, 可能自己在大都市長大, 所以體會不了電影
[上午 10:11:44] 我 說 : 哈哈 妳真得和 Nancy 的反應一模一樣也
[上午 10:12:22] 我 說 : 可是 我覺得很合理. 因為
[上午 10:13:19] 我 說 : 其實男女主角很像, 一. 他們的事業都不順, 都處於非常挫折的狀態
[上午 10:14:03] 我 說 : 二. 因為挫折, 他們對自己很懷疑, 很憤怒, 對周遭的人也很不客氣.
[上午 10:16:18] 我 說 : 所以, 一開始, 看彼此很不順眼, 其實這時候他們已開始有交流了, 被對方吸引, 也感到對方和自己很像
[上午 10:19:17] 我說 : 所以, 女主角因為喝醉, 放下戒心對阿嘉哭訴時, 阿嘉馬上感動, 對女主角說: 我不差啊, 可是, 還不是失敗.
[上午 10:20:53] 我 說 : 這是男主角第一次對人承認自己的失敗, 從此, 女主角就是他的知音了,
留言列表